近年来,轰炸电话号软件逐渐成为网络黑灰产业的一部分,这种软件通过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短信或拨打电话,导致对方通讯瘫痪。虽然部分人将其视为“恶作剧工具”,但其实际危害远超想象。它不仅干扰正常生活,还可能被用于敲诈勒索、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许多受害者因频繁的骚扰电话或短信而陷入焦虑,甚至影响工作和社交。
这类软件通常利用网络电话(VoIP)或短信接口的漏洞,通过自动化脚本或程序批量发送请求。一些非法开发者甚至会购买或盗用第三方平台的短信服务接口,伪装成正常业务请求,绕过运营商的监控。由于技术门槛较低,这类软件在暗网或某些社交平台上被低价售卖,进一步加剧了滥用风险。
面对轰炸电话号软件的威胁,普通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:首先,避免在不明网站或应用中随意填写手机号;其次,开启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,或安装专业的安全软件;最后,若遭遇持续骚扰,可向运营商投诉或报警。运营商和相关部门也在加强技术监测,封堵非法接口,但从源头打击此类软件仍需法律和技术双管齐下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刑法》明确规定,制作、传播或使用轰炸电话号软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属于违法行为,情节严重者可构成犯罪。2023年,多地警方已破获相关案件,抓获多名开发者和使用者。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,切勿因好奇或报复心理触碰法律红线,同时积极举报此类行为,共同维护网络秩序。
下一篇:电话轰炸违法?报警维权全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