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许多消费者反映频繁接到推销电话,甚至一天内被同一商家多次“轰炸”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电话轰炸”。这些电话往往以“限时优惠”“独家福利”为噱头,诱导用户购买商品或服务。那么,这些电话从何而来?为何屡禁不止?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电话轰炸背后的产业链。
电话轰炸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与交易。许多用户的手机号、消费记录等数据被黑产团伙通过黑客攻击、内鬼泄露或虚假APP收集,再以低价打包出售给商家。部分商家为了快速获客,明知数据来源不合法仍选择购买,导致用户被动成为推销目标。更可怕的是,这些数据可能被多次转卖,形成恶性循环。
低成本高回报是商家选择电话轰炸的主要原因。相比广告投放,直接拨打电话的成交率更高,尤其是针对中老年群体。一些不良商家甚至采用“话术套路”,如虚构库存紧张、伪造用户好评等,进一步施压消费者冲动下单。而由于违法成本低、取证困难,即便被投诉,商家往往只需更换号码即可继续操作。
面对电话轰炸,用户可采取以下措施:1. 标记骚扰号码并拉黑;2. 通过运营商开通防骚扰服务;3. 谨慎授权APP获取通讯权限;4. 遭遇诈骗及时报警。此外,国家已出台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加大对数据黑产的打击力度。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,避免轻信电话推销,保护自身权益。
根治电话轰炸需多方合力。监管部门应加强源头治理,严惩数据买卖行为;企业需规范营销方式,用优质服务而非骚扰赢得客户;公众则需主动维权,遇到骚扰积极举报。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,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一乱象,还通讯空间以清净。
上一篇:电话轰炸频发:揭秘骚扰背后的真相